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Saying:昨日是鲁迅逝世84周年的日子。文/如海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离世84年的鲁迅,正如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中所写的那样:“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首诗,也是在鲁迅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所写的。鲁迅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存在,是一个蜚声文坛的神,是一道划破长空的光,是一把插入敌人心脏的锋利匕首,也是永远有争议、有疑惑、有力量的不可逾越的山峰。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不过是谦逊之词,文坛大文豪鲁迅,想必早已经是世人心目中不可替代的第一。吃人的社会已如过眼云烟,盛世太平的繁华里,鲁迅的背影和声音逊色了许多。鲁迅没落的标志,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小学教材里关于他的文章,不断地被取下。甚至有更犀利的声音:我们还需要鲁迅吗?鲁迅的作品,是否已经过时了?鲁迅的寂寥和落寞,有难以言说的缘由,懂的人自然心领神会。我不必在此多费笔墨。鲁迅的那些嘲讽和批判,彼时有作用,而在当下,显得不合时宜,与所期待的声音背道而驰。杂音和问题,毕竟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挑刺和愤懑,有太多负能量的油腻。从鲁迅的文笔风格上来说,夹生白话文里有着生硬和晦涩。就连我的孩子都有意见:鲁迅写的错别字,就都说是通假字,他太骄傲了!网络碎片化横行的时代,读鲁迅的文章太费劲,也太无趣了。所以,从内容到形式,鲁迅和他的文字,似乎都应该理所当然的下架。我们需要极简,不需要之乎者也,不为文字所累,才是潮水的方向。但我忍不住还是喜欢鲁迅的文字,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有模仿的痕迹。毕竟,鲁迅文字里的苍劲和力道,无人能够望其项背。“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这些鲁迅写过的文字,铿锵奋发,催人奋进。悲悯中透着光芒,狂放里隐着力量。鲁迅究竟有多牛?鲁迅在文学上的地位和水平,在当时是泰斗级的。鲁迅的文字,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直击精神的要害。国人内心深处的问题,在鲁迅的文章中隐约可见。对于人性和人心,鲁迅剖析的淋漓尽致。鲁迅的《狂人日记》具有惊世不朽的贡献,是第一篇公开发表并传播的白话文小说。鲁迅对于文化的解放和中国文学朝着生动方向发展,带来自由翱翔的翅膀,有着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从古文化的深邃到现代文学的美丽动人,他打开了一扇明媚的窗。鲁迅死的时候,棺材上批的是三个字:民族魂。这就是对鲁迅最高最好的评价。绝对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死,享受的是比国葬还更高级的待遇。鲁迅已经离开,他笔下的人物,无比鲜活和跃动,一直活在不断挣扎的人们心中。有人说,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读懂了鲁迅。谁不曾有过热血的少年?“手捏一柄钢叉,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那是属于自己的少年闰土。以为全世界都任凭自己驰骋,曾几何时,意气风发。时光荏苒,人生的真相却是如此残酷。人到中年,不如意十有八九,昔日的同伴,拉开了和自己莫大的距离;混迹江湖里,倍感心酸,而苦不堪言的人生,都得负重前行。少时不屑一顾的名利,成为了人生最大的遗憾。论清高,被人鄙夷和嘲弄;谈钱权,惶惶不可终日。中年的疲惫,耗尽全部的力气,也挣脱不了生活的沼泽和泥泞。“从意气风发到麻木隐忍,不过是隔着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重负。”有着阿Q精神的,从来就不只有鲁迅笔下的阿Q。打不过假洋鬼子,就去羞辱尼姑。赵太爷之辈的上等人,那是恭敬避让的强者。小尼姑之流的下等人,是连自己都不如的弱者。都以为自己未必会猥琐到如此,阿Q的卑劣自己一定没有。然而,愤怒是无能的表现。很多时候,在生活的逼迫之下,我们依然软弱无力,欺软怕硬成为了一种畸形常态。在鲜衣怒马面前我们隐忍,卑躬屈膝之后,转向更底层次处倾泻情绪,发泄自我的不满,甚至恼羞成怒、恶向胆边生。曾经何时,我们比阿Q还要无耻,只不过都不愿面对自己羸弱的内心。还有虚伪的孔乙己,“站着吃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自负又自卑,清高又庸俗,高不成低不就的人生,有太多的人一生都只能如此。不甘心也无可奈何,便在精神世界里意淫和狷狂,得到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满足感。而这样的傲慢,全是虚无。一路高考的艰辛,从大学到研究生,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得意,也可能换来的仅仅是普通的工作,朝九晚五,混吃等死一般。忽而想挣脱稳定,间隙性抽风之后,又乖乖地回归生活的庸常。残存的理想,终究还是没有实现,于是寄托希望于孩子,把自己都不明白的初心,强加在下一代人身上。矛盾的孔乙己,其实就是折射过来的我们自己。不甘心,也认命,然后怨天尤人,直到最后的絮絮叨叨,反反复复地说着生活的不公平和不厚道。幸运的永远是别人,不幸的唯独是自己。读过鲁迅的文字,最后我们成了曾经最可笑、最可悲的祥林嫂。读懂了鲁迅,是不是感到无力和悲哀,原来一代大宗师,早就给我们的人生,画下了栩栩如生的像。搜索“琴深如海”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青春、梦想,诗和远方
主张俗世中,不俗的精神生活
文字原创温暖,必定值得与你为伴
一日不读琴深如海,仿若三日不知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