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文章聊了成吉思汗和阿米尔汗,有朋友觉得还没看过瘾就完了,怪我了。今天继续这个话题,再说几个感想。
先说好哥们C君讲过的一个故事。C君有个朋友的弟弟,那时候还小,顶多6、7岁,姑且叫他小明吧。电视台在放《射雕英雄传》电视剧,小明跟着哥哥一起看。哥哥被故事里的武林豪杰深深吸引,接连路转粉,并扬言以后也要学成一身功夫,行侠仗义。看完后,哥哥问小明他最喜欢的是哪个角色?小明的答案却让哥哥十分震惊,因为小明说他最佩服成吉思汗。
许多年过去了,不知道小明现在怎样。但一个6、7岁的孩子能够看穿那么多的虚构角色和华丽武功,而看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才是真英雄,慧根不容小觑。然而我更感兴趣的是,崇拜一个人物背后的逻辑。
无论男女,自来人们对武力贲张,勇烈刚猛的角色都有偏好。这就好比动作片的粉丝永远都比文艺片的多,或者说,从来没有一个电子游戏是走文静路线的,而纵观世界上的游戏,多半是动作类型的。这说明了,彰显武力更容易俘获他人青睐,毕竟出手比划容易,出口成章比较难。
再看历史,其实世界历史基本上是战争史,而不是文学史、建筑史、艺术史或者任何史,原因在于,历来最复杂最麻烦的事都要靠武力解决。有句话说得好:a war to end all wars,不得不承认,用武力解决问题的频率和成功率是比和谈要多的。武将总是有情有义,义薄云天的化身,而文官多是迂腐奸诈的表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多半更愿意称道武将,例如关云长、岳飞、袁崇焕等等。
千百年的传承,儒家的帝王之术和政治倡导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里,实则尚武多于崇文。表面上我们是和平爱好者,实际上看到武力解决的时候一个比一个激动。你看成吉思汗,后世对他的评价是一代天骄,是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但为什么不说,他也是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屠夫呢?要知道,蒙古军队当年攻城略地都采取屠城政策。
回到日常生活中,大街上你被人撞了,对方还恶人先告状,这时候你的下意识通常会想:TMD,你算个鸟啊,尝尝我拳头吧?这是人性,是发乎自然的。这也是为什么文化素养和法纪法规在这种时候就要起作用,来约束一个人的行为,然后我们有机会用更文明更和平的方式来解决。
成吉思汗所代表的是纯粹以武力为解决工具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最简单,最不用压抑人性的方式。而像阿米尔汗这样的人,他愿意选择更麻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并不是因为他傻他蠢,而是因为他的信念告诉他,人生要做正确的事,这样才对得起光阴。
中国的家本位思想和倒模式教育,压抑了一代代人。就像做腌菜一样,把新鲜蔬菜准备好,放在腌菜坛子里,然后使劲地压啊压啊,压到紧得不能再紧,然后盖上盖子,密不透风,让菜在里面发酵再发酵。狭隘的成长空间,让人除了家之外看不到更大的目标。偶尔有几个挣脱了,但机会也是小得不能再小。
结果是什么?他们只能顾及自己身边的事情。由于顾及范围很小,所以他们不需要有更多的考虑,所以他们总用较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大街上被人撞,你凭什么撞我啊,然后冲上去揍对方。因为他意识当中想到的是,我做了这件事,只需要为我家人负责就行了。反正家人都会站在我这边,那我就放手去做吧。
阿米尔汗作为一个电影人能取得如此崇高的国际地位,专业能力固然是下了苦工,但更重要的是他不断质问社会价值体系和文化传承,从不拘泥和理所当然地承受。他选择了更难的一条路,因为他觉得这是正确的。
成吉思汗,还是阿米尔汗,你总有选择。
推荐阅读:
输不起比输了更糟糕
黄磊老师,如果这事你不认真对待,以后如何面对孩子抄作业考试作弊?
上一篇:成吉思汗的世俗,阿米尔汗的慈悲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版权诉求,请即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