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25岁以后,我们越活越丧?

从记事开始,我们就被动地接受着来自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的“善意”。
但这份“善意”,对我们而言却是充满“恶意”的。

01
学生时代,老师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要花太多心思在自己的爱好上,唱歌、跳舞、画画,这些东西考过了级,拿了证就可以了,不然就是玩物丧志——
因为那时候大多数同龄人在努力学习,争取在过高考这座独木桥的时候可以领先别人一头,考上一个好大学,而你稍微分散一点儿精力,就有可能被别人抢在了前头。
老师说的对。
等你考上了大学,就有大把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了,那时候你想干嘛就干嘛,没人管你,反正你用四年,或者五年的时间拿到那个文凭就可以了,学什么不重要。
于是,你听了老师的劝,把整个青春期献给了录取通知书。
02
毕业以后,父母告诉我们不要在大城市漂着,回你的家乡,他们打拼一辈子攒下的关系,应该可以帮你介绍到一份相对安稳清闲的工作——
每天坐在电脑前8个小时,却只用2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剩下的时间用来逛逛淘宝,跟一帮不到40就已经无欲无求的大妈们家长里短的讨论八卦,然后你就应该快点相亲结婚,成家立业。
父母说的对。
他们半辈子的人生经验不会错的,大城市生活节奏太快,压力太大,你会活得很累。别用你的青春在一个未必能久留的地方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到时候回到家乡还得从0开始。
于是,你听了父母的劝,你放弃了梦想,在小城市满足了温饱,过着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
03
当你开始独立,朋友,长辈告诉你,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你要学着别太较真。
参加那些充斥着废话和套话的会议,不管你心里怎么想,你要闷头做着笔记,让领导感觉到你对他的崇拜,不必思考对错得失,领导说的一定是对的。
如果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或是进步,一定要想尽办法让领导发觉,然后坦诚地接受表扬;如果不幸的在工作中出了什么小纰漏,那一定与你无关,要第一时间撇清关系,把责任推给别人。
喔对了,还有一点很重要,无论你每个月的薪水有多少,都不要办信用卡,因为你会成为卡奴,一辈子都还不完,不要用未来的钱来透支现在的幸福…

04
他们都是这么说的。
他们说的都对。
倘若这就是你期望的,匆匆几十年的生命可以不起微澜,死后在墓志铭上除了名字什么都写不上去,你就应该这样。
不要特立独行,因为别人看来可能会不舒服,甚至由于你的不同寻常而被孤立。
你只要走走老路、说点套话;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循规蹈矩,一成不变;不求精彩,但求平淡;不求胸怀大志,但求三餐温饱;不求绚丽多彩,但求安然无恙。
这样活着就好。
毕竟,这样的生活是大多数人渴望的。
大多数的人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梭罗
记得曾经看过一部电影《身后事》,大概讲的是一个出了车祸的女性,醒来后发现人们都在筹备自己的葬礼,她试图告诉别人,她还活着。可是负责主持她葬礼的殡仪师,通过药物和不断的心理暗示告诉她,她已经死了。只不过殡仪师有特异功能,可以和死人沟通。
后来,连她自己都相信了,接受了这个让她平复了恐惧的谎言,甚至在有机会逃走的时候,都放弃了求生的机会。
在埋葬的时候,那种窒息感才让她意识到自己还活着,她试图反抗,可是已经晚了。
听他们的,杀死你自己
真实的自己
不要了解你自己内心真正的兴趣和热爱
不要拼命地坚持,不要试图去改变现状
学会妥协
没有激情,没有个性,没有梦想,没有兴趣
如果这些你真的都不在乎
那么,就按他们说的
就这么越来越丧,像个咸鱼一样地苟活着吧
如果你不想这样
那我告诉你一个真相,一个假象
真相是:你总有一天会走向死亡
假象是:人的一辈子只能活一次
现在改变
做真实的自己,做想做的事情
趁年轻,还来得及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