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一定有办法:给孩子做戏的困境

来上海参加小不点举办的成长艺术节,惊讶地偶遇各种朋友,看来虽然平日大家交流不多,关心行业的心思都在一起。

儿童戏剧节策划人、制作人,很早也从事校园戏剧教育的臧宁贝老师。曾经担任动动鞋子总经理的张伟先生。这两个人竟然撞裤了。

青年戏剧艺术家,触感实验室负责人刘晓邑,和来看我演讲的我妈。

大山派创始人柯鲁导演

北京来的浪花音乐创始人,可爱的莎欧老师,也是默默来学习戏剧的。

没有PPT的演讲就像出门不洗头,所以没怎么介绍我们自己的项目,主要讲了讲这些年体会到的困难。

我们面对的市场,屏幕在更多占领人的时间,公共生活在生活中的比例在减弱,戏剧的文化引领作用逐渐进入服务模式,剧场更多提供的是文化娱乐产品。
有二胎的妈妈感受更直接,十年前妈妈们相约一起出去玩,现在妈妈们更多地约拼网课,有优惠。

儿童剧这个小小的行业,仍然分类分层模糊混乱。秀、剧、晚会、工作坊……界限和各自对应的消费者仍无法清晰地找到彼此。
什么样的剧是好剧?制作大?新奇?感人?孩子看完特开心?价值标准并没什么公认的尺度。

戏剧教育的目标,是让孩子能上电视台?都有抖音了,童星也不是电视台垄断了。是为了孩子个性得到更多发展,综合能力的提升?与西方发达国家戏剧教育的普及程度相比,我们的民间戏剧教育与义务教育体制内想要搞的那种戏剧教育,刚刚在互相看见的阶段,想要牵手,各种别扭。

虽然国家提出重视素质教育,但戏剧教育是高度综合的,师资哪里一下子能有那么多?按什么标准給孩子打分?学完一学期,如果建构下一学期的进阶?

跟音乐美术体育不同,戏剧教育的核定评价,该如何建构和执行?作为一门学科,所需要的评价体系、展示平台、竞赛,都远远不够。我经常遇到做美术的、科普的、国学的、各种教育的,希望来,与戏剧教育结合,好让自己的学生更喜欢学习。大家都不认为,戏剧是独立的一门学科。这不是大家特别看不上戏剧教育,而是我们目前确实仍未有足够的实力。

我们的从业人员,学戏的不够懂孩子,学幼教的不够懂戏。

舶来的戏剧教育理论,遇到公立教育四十个人一个班的编制,进行得下去吗?

都是困难困难困难。

但,就像著名的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里面的,一条被子破了可以变成一件衣服,一件衣服破了可以变成一块手绢。

我跟现场观众说:回归创作,回归孩子,解决问题。

希望从业的年轻人真的知道,我们手里只有一块小手绢,抱团无法取暖,只有更多地外求,更多地学习。
学戏剧的,得去学习什么是教育。我们做运营的,也应该去理解文化产业的方方面面,去学习文旅,学习商业。

而妈妈们,请支持原创,支持你身边的小微项目。如果你既希望孩子学艺术,又认为艺术家就该穷,这事就不会好了。

前一天,导演刘晓邑在论坛上动人地说:“十年前我觉得,能去外国戏剧节演戏特别酷,现在我觉得,能把儿童剧送去从来没演过儿童剧的N线城市,特别酷。”

在论坛上也看到更多从海外学习回来的年轻人在各种城市一线做工作坊,开戏剧课,创作小演出。感谢艺术节把大家拢到一起,也让我看到年轻人的光亮。

戏剧是可以没有孩子的,戏剧都活了那么多年。是妈妈们想要給孩子们更多好的东西,这是妈妈们的事。

妈妈一定有办法。

讲完了赶紧撤,高跟鞋完成了今天的任务。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