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彩伟/一串风铃声(连载)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洪城文艺
◆◆◆
洪城文艺~348期
一串风铃声
◎阮彩伟(江苏泗洪)
题记:跟着改革开放一起走过的三十多年教路历程,无数晶莹的记忆在心底的河流上着床,虽不能不成串,却永久留存。于是,我虔诚地弯下腰,小心拣拾起几枚记忆的贝壳,聆听岁月留下的记忆风铃……1
天下归仁
1989年,我中师毕业,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教书。抛弃梧桐雨中缤纷的诗句,怀揣初为人师的激动,背着帆布包和一捆行李,带着憧憬与兴奋,来到人生第一个工作单位—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学校所在的镇子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归仁。传说孔子曾在这里教过书,学校门前的小桥就是当年孔子酒后醉卧的地方,后人遂取名“克复桥”,小镇也因孔圣人的“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而得名。能在归仁这样的集镇上教书,对于一个来自乡村的我来说,还是满知足的。
学校的校长安排好我的住处,和我说:“食堂没开火,今晚在我家吃吧!”刚到学校就和校长一起吃饭,我真有点受宠若惊,开学好几天心理都满是自豪的,浑身流淌着热情,工作起来总是鼓足劲,一副指点江山的架势。
然后我吃食堂,就我一个人,学校专门找了个阿姨给我做饭,李阿姨为了省事,干脆在家做好了带到学校给我吃。学生们和我混熟了,经常从家里捎来煮红薯啊,炒花生啊等食物给我,于是我和几个男生经常同吃同睡,顺带辅导一下他们学习,这让班级几个女生很是嫉妒,让我不得不在课堂上多夸夸女生,以此平衡他们的关系。
后来,我把几个爱好写作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叫“天下归仁”的文学社。我希望我的学生有仁者胸怀,将来能仁政天下。几年时间,文学社学生在市县报刊上发表了十几篇习作,我组织学生到归仁镇西北角乌鸦岭植树造林,写了《春风常绿乌鸦岭》的通讯,在国家级报纸发表,于是老校长逢人就夸我是才子,我也偷偷地乐,认为自己是个人才,这为我后来的教学和写作树立了信心。
2
龙河惊魂
镇子在龙河滩上,往北走半里地就到了龙河边。面对农村孩子一张张朴实的面庞,我感到无比熟稔和亲切。我恨不得把我自己所有知识都教给他们。他们也都喜欢听我的课。
教学之余,我经常去与龙河亲近。每天早晨,我跑步到龙河边,抚摸一下龙河略显苍老的肌肤,聆听一下她亘古不变的水声,就长了一些精气神,梦想着随河扬帆,实现自己的教学抱负。没课的时候,我总爱捧一本书来到河边,倚着一棵柳树,静静地读。班上的学生大多在龙河边上长大,水性特好。有一次,在班上几个学生的怂恿下,不大会水的我和他们一块儿到龙河里游泳,喝了几口水,多亏学生们及时相救,才没沉水下。想想也是的,在龙河边长大的孩子不会游泳,实在说不过去。谁知回校后,老校长对我一顿狠批,那是老校长对我第一次发脾气。老校长说:“你没来之前,龙河里淹死过咱校的一个学生,当老师,对学生要担责任哩!你咋敢带着学生去游泳?”
老校长的话让我懂得了当一名老师不能任着自己的性子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哇,现在打死我也不敢这样做了。(未完待续)作者简介
阮彩伟:男,江苏泗洪人,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语文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在《语文月刊》《江苏教育》等学术刊物发表文章百余篇,著有《语感诊疗手册》一书。教学之余,偶有笔耕,作品散见于《中国教育报》《校园文学》等。
精彩回眸1、唐维桥/ 致青春(外一首)
2、寒香为谁醉/失恋的风
3、许攀/记忆面朝西(外一首)
4、徐宜华/ 留守(外三首)



长按关注
长按加编者
顾问:孙昊 刘萍 乔加林主编:吴庆书
编委:孙修军 许彩军 谢展 桂纯友 谢升高 满少萍 張修美 潘茂贵 张云婷 卓维 平
邮箱:3391861563@qq.com.
微信:qs15312746255.
稿酬:赞赏采用四六分成,六成付作者稿酬,四成留平台维护。
洪城文艺
我就知道你“在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