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机会,不断生长!开号两个月的碎碎念

蔷薇满街,5月了。
3月10号开始日更,现在两个月啦!每个月做一次小结。
累吗?朋友们问最多的。
脑子丝毫不累,兴奋,呲啦呲啦地。
颈椎肩膀和手腕,真吃不消,开始酸痛。毕竟除了写作还有大量搜图排版之类的事。
为了保持长久写作的节奏,尝试了语音写作。
感觉特别不对,出来的文字会很口水,阅读节奏完全不一样。因为你用语音的时候,很少会倒装,会排比,顺下来的句子多。
不用标点符号,会损失分号,波折号等等带来的节奏感。
虽然没有解决肌肉疲劳的问题,
却给了我逆向的观察角度。
我热爱图像,甚至觉得中国人过于重视文字,乃至用画面说故事的能力偏弱。所以从小对女儿的视觉开发是很开放的,她一岁多就能看我选过的动画,到现在任何电子设备家里不禁。
然而通过语音写作,确信了一件事,图像会很汹涌,尤其前多少年,中国人都没试过用画面表达自己,这是决堤一般的力量。
但是,文字死不了。
视频会使文字的领地变小,却无法完全代替文字。
书面文字和口语之间的差别——永远存在。
越写,越相信,文字的魅力。

图文推送仍然有着音频和视频不可替代的特点:
给阅读者更多自主。
人可以选择什么时候,什么节奏去阅读,粗放一看,还是精细阅读,是不是读到哪一行,凝神静思,云游化外,再回来继续。
文字作者和读者,是君子之交。
后台看数据,有时会感动,比如看到一个并不认识的名字,成为七天以来阅读最多,一定是新关注的朋友往前翻地了。
都说所有的号都在掉粉,
我们这两个月来,加了900位新朋友!
这可不是刷的,都是您小手一点,自己留下来的啊!
要是线下900个人,一个中型剧场能填满啦。
然而,日更带给我另外一个不好的感受,尤其最近复工啦,写作以外的事务多了起来。
时间实在不够用!
时间不够的时候,有的希望深入的话题,有的需要调查资料的,就无力写下去。
这是我目前最大的困难,深度。
微信现在有很多变化,跟大家汇报一下。
1,公号推送不再严格根据时间排序。
一个变化,让很多大号的阅读量都不再稳定。
据说是为了给优质的号更多机会,让用户更多打开喜欢看的内容,但具体权重如何计算并未公布。
也就是说,即使你习惯了晚上八点半看我们,我们也是八点半发的,但你手机里这个时间它可能呈现不到头几个。
这对于我们这种小微号来说,是很痛苦的。
希望亲人们可以把嘁嘁喳喳女生班设为星标,这样不错过。
具体操作如下。打开列表,你会发现大多数号的界面是这样的,一行字,加一个小方块。
而有些号则可以露出第一篇的全图
区别主要在于,一种,你经常看的号,会自动置顶,到最上面那一排去,这样,即使时间表排乱了,你想看的时候再专门点进去就好。
这是置顶
还有一种就是星标,点进公号的页面,又上角的三个小点点一下,出来第一行就是星标设置。
如果已经设成星标,看,下图女生班名字后面就有个小星星。
2,微信在搞各种横向推荐,热点文章的后面,会出现相关文章。
这个变化,对我是个考验。
两个月来,阅读量最多的一篇,竟然达到了一万二,对于一个粉丝数量只有六千多的小微号来说,成绩不错。超过三四千的也好几篇。
然而,这样的文章,几乎都是热点。甚至,在标题里就有热点关键字,才更容易被推荐。
每次一写纯女性的话题,阅读量就低。
——可以理解呢,男读者们很难点“在看”或者发朋友圈。
这不正是女人遇到的问题吗?我们会很友好积极去参与男性的话题,但男性是回避女性话题的。波伏娃当年说的,女性是社会的“第二性”,同样的,女性话题在朋友圈对男人们来说,也是次级话题。
这样的情况,会有吗?男人在朋友圈分享反对虐待动物,都显得他挺有爱心的。如果他发一个支持女权的,则显得这个人有点杠精,有点边缘。
怎么在阅读量和内容之间,寻找到嘁嘁喳喳的个性,这是困扰我的问题之一。
我打心眼里讨厌女性号充斥从电视剧联系自身的胡思乱想,还有细碎但未必真实的情绪故事。我幻想中的女人,从国际局势到厨房阳台,没有界限。
如何在热门话题中站一个女性的立场角度?
如何坚持积累冷门但有意义的话题内容?
下一步要重视这两个问号。
3,微信在灰度测试(意思是有的号有,有的号没有)一些新功能。
比如评论可以盖楼,这个我们有了。可以用于抽奖,宣布谁得奖,很方便。
比如付费阅读,我也有权限,但还没开始写。
比如号内关键字搜索和文章专辑功能。这个我们还没有。
但要为此做好准备。也是要解决之前说的,话题的积累问题。
下一个月我会开始写一个心心念很久,谈话体,箴言体的系列文章:
《写给别人的女儿》
内容是想给十几岁女孩子说的话。
为什么不给自己女儿讲呢?因为自己女儿肯定不会听!
这样以后会比较容易收集成专辑。
不怕变化,拥抱变化。
最后,颈椎和工作密度的问题,还是要面对。
其一,让我决心开始写号的一个客观因素,是我找来小锦可以帮忙张罗商务的内容。
经过两个月的各种尝试,我对她选品和找货源的能力更有信心。
而且,在尝试了几个商家的点击数广告投放以后,对代理平台发放的广告更没信心。
接下来会更多销售或团购我们自己信任的,喜欢的,需要的商品。将心比心,自己会下单的东西才推荐给别人。
需要赚钱,认真赚钱,够成本的话,我就能请可靠的年轻人来完成资料工作,排版工作,让我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和挖掘,锻炼身体。
甚至,有一丝幻想,要是找到更多人来云养我,别的业务都可以不做,专心写作!(梦想还是要有)
当然也有更直接的支持方法,打赏一块两块的。
其二,希望每周能有一到两篇符合调性的转载当头条。有时候会放有趣的图集或视频当头条。
我的视野有限,如果有机会,请朋友们多推荐,你读到好文章,适合我们的,请第一时间推荐来。
其三,实在有接不上的时候,星期天也许就不更了。听上帝的,第七天,要休息。
竟然碎碎念了这么多……
有人惊讶问我,你怎么一写就日更,何不每周写三篇先试试?
这是我的习惯,做一件事情,就用力做到自己极限,再去考量。有一天哪怕不干,也能告诉别人,其中的门道门槛在哪儿。
当我们遗憾老人怎么忽然笨了,容易上当;
当我们着急孩子怎么不够努力,浪费时间;
不如回头看看自己,手头每一件事情,是否尽力。
尽量生长吧,像植物一样!
每一天都是余生最年轻的一天,
每个黄昏,都问自己,今天有没有虚度。
请到微信群来,跟我们窝在一起。
这是小锦的微信号,
加她进群
酒旗戏鼓柴米书茶育儿撩汉文艺八卦
“小妇人的嘁嘁喳喳,又何尝不可以消闲”
——鲁迅《准风月集》
记得关注/转发/点在看了吗?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