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思维补丁的第143篇文章
一首老歌,疯狂地单曲循环吧。
头图基于CC0协议引用。
(一)
春光和煦,北京的天难得地澄明,蓝的像是加了添加剂,显得特别不真实。公园里,道路旁,已经有按耐不住的玉兰花开了满树,远远地撞见那一树春光,简直比此刻汤唯躺在自己床上还令我心醉。
我觉得每年的这个时候,都应该是自杀率最低的季节,别的不说,单凭春日里的一朵小花,也能救人一命。如果你长久地沉浸在微博的负能量中,或者过久地浸淫在朋友圈里的奋斗幻像中,徘徊在这奢侈的春光下,也许你会有一种恍若错世之感。
网络上依然喧嚣,现实中,玉兰正在开花。
网络和现实是两个世界,这种差异之大,甚至会让你误以为:网络上和现实中完完全全是两拨人,一拨人只出现在网络上,他们正义凌然,又剑拔弩张,他们今儿计划灭日本,明天筹备收台湾,一张嘴要么是吐出个器官来,要么就叫嚣着:“老子要杀了你全家”;一拨人似乎从来都不上网,他们面带微笑,步履匆匆地上班、上学、卖菜、遛狗,偶尔微笑,喜欢好天气,看见花儿开了,也惊讶地掏出手机拍照,收获一屏幕的幸福。
生活并不容易,每一份光鲜的背后,都有牙齿紧紧咬合的铮铮之声。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能够以一己之力,维持当下这份体面的、偶有惊喜和甜蜜的日常生活,就已经用尽了全部力气。
我们常常觉得,一个人在这世界上,想要收获一点可怜的幸福,已经是满身疲惫,为什么还有人有精力,在网络上大放厥词?以至于竟然呈现一种病态。
有时,的确是因为缺乏常识。我电脑里保存了一张好多年前的图,是一张知乎的问答(当然现在这个提问已经被知乎删除了)的截屏,你会惊叹道,一个大学生,竟然会有这种堂而皇之的思维:
但有时候,网络上所涌动的癫狂又似乎与常识无关。
与其说网络展露了人们的狰狞,不如说是网络放大了人们内心的欲望。朋友圈里天天分享加班奋斗动态的,很可能刚刚在办公室看完了2集美剧。键盘上喊打喊杀的,很可能是一个潦倒的无业者,他盼望一场浩大的革命或者战争,憧憬着一场从天而降的,新的财富平均运动。
艾瑞克·弗洛姆(ErichFromm)有一种理论,说的是如果一个人在社会上,常常觉得自己身处边缘和底层,常常感到所求不能,欲求不满,他就会启动一种心理层面的防御机制,而这种机制的转化,往往呈现出一种破坏性,它就像一道闸口,闸门一开,暴力和戾气就会喷涌而出。
这种“暴力”呈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对自己,他会感觉自己无能、窝囊、委屈,世间一切都在和自己作对,每日活的生不如死,所以,他就真的去死了——选择自杀;其次,是对他人的暴力,他变得疯狂、歇斯底里、充满怒气,一有机会,他便会展示他的破坏性,考虑到对自我的保护,他施暴的对象,往往是比自己更孱弱的人,或者,选择在网络上,以匿名的状态发泄怒火。
(二)
有的人生就像一场谎言,一旦开始接受这个设定,他就必须编织出更多的谎言,去诠释自己当初的设定。
这个过程辛苦异常,而且常常显得很滑稽,但是在这个不断圆谎的过程中,却很少有人从头去推翻那个谎言——那不仅仅意味着巨大的勇气,还意味着要推翻他此前所建立世界的根基,甚至不亚于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向死而生,这四字听起来真是热血沸腾,但是除了金刚狼之外,又有几个凡人真的拥有这样的勇气?
所以,他们不认可,也不接受另外一种逻辑。他们只是一遍又一遍地,顽固地加固现有的逻辑。显然,他们中的有些人感到痛苦,因为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可能是错误的了,但是,这个巨大的“谎言”必须圆下去。
就像很多姑娘,明明心里早已经清楚自己正在进行一场错误的虐恋,但表面上却强颜欢笑地,很用力地展现自己的幸福。其实,她真正过不去的只是自己那一关,很多时候,这种坚持早已经和身边的那个男人没有任何关系了,她对抗的,只是她自己的内心。虽然她在心里早已经意识到:“这个错误不能再继续错下去了”。但她不想承认自己竟然将美好的时光交付给了一个错误的人,不想承认自己做了错误的选择,于是只能用更大剂量的麻醉剂让让自己沉沦在将错就错中。
在很多场景下,人与人之间并不能互相理解。我们越长大,越能够体味“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蹉跎心境。人们握手寒暄,举杯庆贺,但就在这觥筹交错间,就在人们拥抱又分离的这个短暂瞬间,一条看不见的深渊迅速展开,深渊上飘着两个刚刚抛出来的白眼。
大家不说话,但心里都明白,那道深渊就在那里。
而且往往也难说清,谁对谁错。看《西游记》,看到孙悟空在天庭将七仙女定住,然后竟然选择去偷桃子,简直是人神共愤的不可理喻。所以说猴子就是猴子,永远不能理解男人的世界。
当然,猴子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你有鲜美多汁的桃子不吃,却满脑子想着要去脱仙女的衣服?你一定是一只傻猴儿……
站在各自的逻辑下,猴子和男人都没错,不想吃桃的大师兄不是好猴子,不想轻薄仙女的男人——请出门下楼左拐500米专业男科挂号。
(三)
唯一需要警惕的,是“蝗虫”一般的存在。
他们活在自己亲手搭建的窠臼中,贼眉鼠眼地张望着这个世界。
他们相信阴谋论,是坚定的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虽然可能他们并不清楚这个拗口词汇的真正含义,但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简直是一定的,他们热衷谈论背景、身世以及一切关系的勾连,他们是动辄闹革命喊打喊杀的人,他们也是发生灾难时,自己一毛不拔却跑到马云微博下面逼捐的人……
一旦时机合适,他们就跳将出来,疯狂的想法挤在满是浆糊的脑子里就像一包跳跳糖,根本控制不住自己。他们要发泄,要呐喊,要怒吼,要说脏话,要满大街寻找可以实施暴力的仇人,连陌生的孩子也不放过。
他们默默等待着一场集结,就像蝗虫在等待着一场旱灾。
单独时,他们毫不起眼,显得软弱而潦倒,然而他们一旦集结起来,却的确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那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它们无孔不入,吞噬一切盎然的存在。那是他们的时刻,那是他们大显身手的环境,那是姑娘们撕掉衣衫向他们俯首称臣的日子。
曾经,你们一起长大,但如今,你们一个守望着花蕊,另一个却渴望着一场“干旱”。很多时候,说服别人和认识自己一样,都是一场浩大的工程。认识到这一点,也能够认清:你我一介凡人,渡己尚需一世之功,又何谈渡人呢,那是菩萨的事情。
人间是道场,山河即袈裟。如果将此生此世的一遭经历,都看作是一场修炼的话,那我们此生都在劫难逃。这样想来,面对劫难和指责,面对苦涩与侮辱,便生出些许坦然。
我们能做的就是,为这个世界增添一点生机和雨露,不要活的像一只蝗虫一样。而要尽可能地不让这个世界变得干旱和贫瘠,尽可能地不让蝗虫们大量繁殖得以肆虐,尽可能地不让那适宜灾难产生的环境滋生。
愿我们都活的自在、平和、冷静,像一棵树,或者一只鸟,而不是瑟缩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胆怯地像一只蝗虫,满腔戾气,只等待着一场“旱灾”的到来。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
【继续阅读】
要学会与“众人”保持距离
—End—
若觉可读,欢迎推荐给朋友,甚幸!
思维补丁只提供观点,不提供救赎!